此芯科技出席Arm AI Tech Talk活动,共探智能未来
近日,由Arm与模速空间联合举办的Arm AI Tech Talk活动在上海顺利举行。本次活动以“Arm领先计算平台×模速空间:共创智能未来”为主题,众多来自Arm及其生态合作伙伴的技术专家围绕云、边、端等关键应用场景,深度剖析了前沿技术趋势,并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携手合作、加速智能时代创新落地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此芯科技生态合作总监苏毓航应邀参会并发表了《加速构建开放的端侧AI芯生态》的主题演讲,分享了此芯科技在推动端侧AI芯片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方面的战略规划及实践成果。
苏毓航介绍道,自2025年开年以来,全球AI大模型技术持续突破,DeepSeek、阿里Qwen、Meta Llama等主流模型架构不断优化,推动AI应用向更高效、更普惠的方向发展。 在这一趋势下,端侧AI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模型蒸馏技术进一步提升小模型性能,使其接近大模型效果;MoE架构大幅降低实际运算资源需求,端侧模型“能力密度”显著提升。随着私有化边缘部署需求激增,Arm架构正成为端侧AI生态的能效标杆与生态基石。 为满足多样化部署需求,此芯科技基于Arm技术打造了此芯P1,并联合安谋科技、终端厂商及行业伙伴,推出包括星睿O6开发套件在内的此芯P1系列平台方案,支持Debian、Android以及国产Linux等多操作系统,实现“一次开发,多端适配”,从硬件到软件构建开放的端侧AI深度生态协同体系。 大模型加速演进,端侧AI迎来黄金时代,此芯科技以“硬件异构+深度优化”为核心策略,通过此芯P1芯片的高能效架构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的深度适配,构建从芯片到应用的全自主闭环,携手生态伙伴共筑智能未来。 此芯AI PC EVB设计方案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,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。此芯科技携手合作伙伴大大通,在展会现场带来了基于此芯P1的AI PC EVB设计方案等技术创新成果,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及参展嘉宾的高度关注。 作为此次参展设计方案的核心部件,此芯P1芯片采用先进的Armv9.2架构,集成12核CPU、10核GPU及30TOPS算力NPU,综合算力达45TOPS。凭借其出色的异构计算能力及高能效设计,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AI PC、智能座舱、云手机、云手游阵列应用、机器人、边缘计算等众多前沿领域。 本次展示的AI PC EVB方案可提供完整的参考设计赋能客户产品开发,其技术亮点包括:高性能通用Arm CPU,结合强大的AI运算能力,支持大模型本地化部署;支持三路原神以超高画质60帧并发运行,轻松应对高负载游戏场景;支持16路720P抖音视频并发播放,充分满足多屏互动及内容展示需求;支持4K 120帧的高规格视频输出,最多可实现10屏异显,提供高清且流畅的视觉体验;支持8K 60帧率视频解码与8K 30帧率视频编码,保障视频细节精准还原。 此芯科技参加华美半导体上海联谊会人形机器人研讨会 2025年4月19日,华美半导体上海联谊会人形机器人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。此次研讨会由华美半导体上海联谊会与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联合主办,汇聚了众多来自机器视觉、具身智能灵巧手等领域的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,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。此芯科技集团战略总监丁大为受邀参会并作专题分享,详细介绍了算力芯片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应用与未来展望。 丁大为首先介绍了传统机器人的分类及当前市场基本情况,并从算力角度将机器人市场分为四个层级:超高算力(>100TOPS)、高算力(30-100TOPS)、中等算力(5-30TOPS)和入门算力(<5TOPS)。其中,高算力区间(30-100TOPS)是当前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主流算力区间,适用于低速自动驾驶清洁车、物流车、人形机器人和四足狗等机器人产品。 随后,丁大为系统梳理了低速自动驾驶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路线,从Lidar SLAM到多传感器融合,再到纯视觉为主的BEV和OCC(栅格占据网络),未来将向端到端方向发展。他指出,具身智能技术与自动驾驶技术虽有相似之处,但在非结构化场景感知、复杂动作执行和物体属性识别等方面更具挑战性。 研讨会现场,丁大为深入阐述了如何通过硬件加速、编译器优化、内存访问、数据传输和推理模型优化等手段释放算力的最大效能。以此芯P1芯片为例,通过高性能异构计算,可流畅运行100亿以内参数的大模型,并保留足够的系统冗余以保证长期使用效果。对于算力芯片在机器人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,丁大为认为,未来算力芯片将通过封装技术革新提升性能、降低功耗,专用IP将加速端到端算法执行,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有望带来计算模式的变革,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迈向新高度。